產品列表 / products
打破溫變平衡:即使非標快速溫變試驗箱的制冷系統已升級為高功率復疊式機組(如 10HP 壓縮機),超大功率樣品的持續發熱仍可能使制冷量 “入不敷出",導致降溫速率從設計的 30℃/min 驟降至 5℃/min 以下,甚至出現 “越制冷溫度越高" 的反向失控;
破壞溫場均勻性:樣品局部高溫區(如電池組電芯表面)溫度可能達到 150℃以上,常規氣流循環無法快速擴散熱量,導致箱內溫差超過 ±5℃,遠超 GB/T 2423.22-2012 標準中 ±1℃的要求,測試數據失去參考價值;

引發安全風險:若熱量無法及時散出,箱內空氣溫度可能超過設備內膽耐受極限(如不銹鋼內膽長期承受 180℃以上高溫易變形),還可能導致樣品因過熱觸發自燃、爆炸等危險,威脅實驗室安全。
內置散熱模塊能力不足:常規內置冷卻盤管的散熱功率多≤2000W,面對 5000W 以上的樣品發熱,僅能降低局部溫度,無法實現整體熱量平衡;且盤管與制冷系統聯動時,會占用大量制冷量,進一步削弱溫變能力;

外部散熱接口效率有限:標準外部散熱接口的散熱速率約 3000W/h,對于 10000W 級樣品,需同時連接 3-4 個接口才能滿足需求,不僅增加設備復雜度,還可能因接口密封問題導致溫變環境泄漏,影響測試精度;
缺乏熱量調控靈活性:常規方案無法根據樣品發熱功率的動態變化(如電池充放電過程中功率從 2000W 驟升至 8000W)調整散熱強度,易出現 “散熱不足" 或 “過度散熱導致溫度偏低" 的問題。

獨立閉環散熱回路:定制與溫變系統分離的散熱回路 —— 通過在樣品發熱部位加裝專用導熱組件(如銅制散熱板、柔性導熱墊),將熱量導入獨立的液冷循環系統(采用工業級冷卻液,散熱功率可達 20000W 以上),冷卻液經外置冷水機降溫后循環使用,避免熱量進入溫變環境;
智能功率匹配模塊:集成功率傳感器與 PLC 控制系統,實時監測樣品發熱功率(精度 ±5%),并自動調節獨立散熱系統的散熱強度(如調節液冷泵轉速、冷水機制冷量),實現 “樣品發熱多少,系統就散熱多少" 的動態平衡,確保溫變速率偏差≤±2℃/min;
安全防護設計:在獨立散熱系統中加裝流量傳感器、溫度報警器 —— 若冷卻液流量不足或樣品溫度超閾值(如設定 180℃),系統會立即觸發非標快速溫變試驗箱的停機保護,并啟動應急散熱風扇,防止設備與樣品損壞。